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章

在那繁华纷乱的夏天,我们被死亡深深震撼。

——波德莱尔《人造乐园》

我叫安东尼·赛瑟,是一位在《晚钟报》工作的编辑兼记者。《晚钟报》在意大利艺术界颇有声望。我的日常工作称不上繁重,只要在规定期限内把需要出版的下一份报纸上的文章整理完毕即可。每隔两个月,我需要带上笔记本电脑、黑色硬壳记事本、灌满蓝色墨水的派克钢笔溜出报社的大门,在罗马市中心那片车水马龙的特斯塔乔街区寻找一位艺术家,花上二十欧元请对方去路边雅致的咖啡馆内坐着喝上一杯香醇的那不勒斯咖啡,再配上一份甜腻的黑森林蛋糕。我们通常会度过一段短则一个小时长则五六个小时的美好时光。在傍晚结束一日的工作后,回到我的那间简约公寓吃过简单的晚餐、淋过浴,我便会坐在书桌前整理我和那位名声显赫或者籍籍无名的艺术家的闲谈语句。它们将成为下一期报纸的内容。

在我进入报社工作往后数直到今日的第八年时间内,我曾和无数艺术家交谈过。这些人中间有女性、有男性,有以雕刻雕塑维持生计的,也有用画笔挥霍金钱的。

今天,与我同桌闲谈的艺术家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是一位在艺术界小有名气的立体派画家。我曾经在去年于某部美术杂志上翻阅过他的作品。抽象的图形、线条和大胆、开放的色彩使他在立体派几乎一举成名。没有人知晓他的真名,而他也不告之大众,只是自称为“萨拉伯”。

一个奇怪的名字。我想。

我向萨拉伯询问了他的成名之作的细节。他都耐心地一一作答。

最后我问他:《铁轨》的整体风调压抑、病态,以及不处不透露出的悲伤,包括您在这幅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赤红色、棕褐色、昏灰色和黑蓝色……恕我冒昧,您做出这幅画的动机,或者换一个温和的词语,您的初心是什么呢?

英俊的金发男人凝视着我。他已经不年轻了。我在心里揣测他究竟是四十多岁,还是五十岁。

“或许是为了……祭奠?”萨拉伯斟酌自己的用词,慎重地说。

“祭奠?……您自己吗?”

“是的。祭奠孕育了我的西西里岛。”

我疑惑地回望他。

萨拉伯瞄了一眼腕表。在他抬起左手的瞬间,我不经意地瞥见了对方无名指上那枚素白的戒指。他问我有没有兴趣听他讲述一个故事。

荣幸之极。我回答。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